斷裂的閘桿:現代城市中的權力隱喻
琪 蘇
·
瀏覽 18 ·
點贊 0 ·
評論 0 ·
3周前 (06-14)
清晨的上班高峰期,小區門口的拉閘桿緩緩升起,又緩緩落下,如同一道無形的分界線,將內外兩個世界劃分得涇渭分明。這根看似普通的金屬桿,實則是現代城市空間權力的具象化符號,它的每一次升降都在無聲地宣告:誰有權進入,誰必須等待。拉閘桿不僅是物理屏障,更是社會權力結構的微型劇場,在這個劇場里,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被分配的角色。
拉閘桿的運作機制揭示了現代社會的準入邏輯。在高端社區,人臉識別系統與拉閘桿的結合創造了一套近乎完美的篩選機制;在普通小區,門禁卡則成為區分”我們”與”他們”的電子令牌。法國思想家福柯所言的”規訓社會”在此得到了完美體現——通過技術手段的權力滲透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最細微處。當一位外賣騎手在雨中焦急等待閘桿升起時,當一位訪客在保安審視的目光下登記個人信息時,權力關系便在這種日常互動中被不斷再生產與強化。
拉閘桿的存在折射出當代城市人的生存困境。我們既渴望私密空間的安全感,又怨恨隔離帶來的不便;既享受社區封閉管理的優越性,又痛恨其制造的社交壁壘。這種矛盾心理在疫情期間被放大到極致——拉閘桿成為健康與危險的分界線,它的升降直接關聯著個體的自由與禁錮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”被拋”狀態在此有了新的詮釋:現代人不僅被拋入世界,更被拋入一個由無數拉閘桿構成的網格化生存空間,我們的移動自由永遠受制于某種看不見的準許機制。
拉閘桿或許可以被視為現代文明的微型紀念碑。從鄉村無拘無束的開放空間,到城市里重重設限的封閉社區,這根金屬桿丈量著人類走向文明的代價。當我們習慣性地掏出鑰匙扣上的門禁卡,當我們的視線不再為升降的閘桿停留,這種習以為常恰恰是最值得反思的時刻。在效率與安全的名義下,我們正親手打造一個由無數拉閘桿構成的世界,而這個世界反過來塑造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。能否在必要管控與過度規訓之間找到平衡,將成為檢驗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。
猜你喜歡
發表評論
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*標注